九游体育(NineGame Sports)官方网站-九游智能体育科技

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九游体育

新闻动态News Center

九游智能体育科技通过创新和智能制造引领风机行业的发展,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

时间: 2025-07-28 点击数: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算力拉动母线需求,跨界光模块有望贡献新增量

  事件:2025年4月,公司发布2024年报以及2025年一季报,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1亿元,同比+22.23%,实现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21.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2元,同比-21.76%。分季度来看,24Q4公司实现收入7.36亿元,同比-12.41%,环比-17.59%;实现归母净利润-1416.58万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409.73万元,归母净利与扣非归母净利均同环比由盈转亏。25Q1公司实现收入8.74亿元,同比+9.90%,环比+18.73%,实现归母净利润1329.4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165.62亿元,环比改善。

  母线应用场景持续拓宽,有望受益于算力需求提升。在数据中心用电需求提升的背景下,围绕数据中心的相关输配电产品未来将成为输配电行业的重要增长来源。在数据中心中,与列头柜+电缆相比母线方案同面积可以放置更多机柜,且运维成本更低、使用寿命更长,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型数据中心的配电施工和扩容灵活性,全母线配电方案有望替代电缆+列头柜,成为未来数据中心的主流配电解决方案。24年公司推出了新一代智能化动力母线,采用高散热新型型材结构母线等产品,并自主开发出应用于数据中心直流机柜的智能型直流母线槽,同时将应用于数据中心机柜的智能型交流母线A,有力拓宽了母线产品的市场应用边界,有望受益于算力需求的提升。

  成立合资公司跨界光模块,AIDC产品矩阵再完善。25年4月12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与上海深度湾、上海磐星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开展基于硅光技术和工艺的高速光模块/组等光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应用,公司持股51%。在数据中心领域,公司已为华为、阿里等知名客户提供了相关配电设备产品,与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数据中心相关产品的销售收入近年来持续增长。我们认为公司切入光模块板块,有望凭借在数据中心业务中积累的制造、集成经验和优质的客户资源,进一步拓宽公司业务范围,丰富数据中心相关产品序列,通过母线+光模块的产品布局,打造AIDC基建+组网的综合方案解决服务商。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5-27年营收分别为45.94/60.30/69.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3.38/4.16亿元,对应4月28日收盘价,PE为26x/16x/13x。总体来看,公司母线基本盘稳健,有望受益于算力需求提升,储能业务加速放量,焊带在光伏格局改善后利润有望修复,中长期看光模块业务或将提供新增量,维持“推荐”评级。

  事件:2025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5Q1实现营业收入8.93亿元、同比+19%、环比-21%,归母净利润0.84亿元、同比+27%、环比+9%,扣非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45%、环比+4%。

  25Q1业绩表现超预期,是对当前全年业绩预期的定心丸。25Q1业绩同环比均实现正增长、表现超预期,具体经营指标上:1)毛利率:25Q1实现25.2%、同比-1.2pp、环比+2.6pp,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后市场综合服务商掌握产品定价权且和客户合作时间久,能够保持在稳定且可持续的毛利率;2)费用率:25Q1实现14.3%、同比-1.9pp、环比+1.3pp,我们认为整体费用率在规模增长下依然会是同比下降的趋势;3)其他成本:信用减值损失冲回约0.16亿元。我们认为公司的整体业绩上在收入增长、毛利率稳定、费用率下降的经营预期下能够保持稳健增长。

  短期股价受情绪扰动,我们认为无需过于担忧关税影响。近期公司股价受关税有所扰动,我们认为关税对公司基本面的影响有限,原因有:1)公司立足全球、经营均衡,在北美收入占比约20%、整体占比不高;2)目前公司的美国团队已向客户发出了涨价通知,公司在北美东西部有两大仓储中心,3月起北美客户从北美仓储拿货将执行涨价后价格;若从中国工厂采购,出口价保持不变,关税由客户自行承担;3)后市场零部件多品类多SKU的特点需要依赖全球供应链,对所有国家都加关税的结果只是把成本转嫁给终端消费者,并不能改变供应格局;4)公司作为最早一批出海的民营企业之一,有经验和能力应对关税风险。

  我们认为公司的业绩稳健且有机器人、固态电池相关催化,估值下有底上有力。业绩端,我们认为全球汽车后市场具有稳健属性,且公司积极开拓产品及渠道,部分关税在Q1已经加征,而Q1超预期的业绩也是对全年业绩增长的定心丸。催化上,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已与四川天链合作机器人轴承,未来更多合作值得期待;当前固态行业在大规模量产前催化事件频繁,公司的固态电池聚合物路线具有稀缺性、落地速度明确且较快,下游可触达的客户包括机器人、低空等领域,且公司具备拓展更多业务的资金实力及意愿。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基本面上“可攻可守”,既有稳健增长的汽车后市场业务,也有想象空间充足的机器人及固态电池业务;投资上兼备高胜率与高赔率,高胜率源于公司在全球汽车后市场领域的业绩确定性和持续性,高赔率源于公司未来在机器人、固态电池领域更多值得期待的突破。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期3.8亿、4.6亿、5.8亿元,对应增速+28%、+20%、+28%,对应PE16、13、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海外贸易摩擦加剧,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新产品开发和落地节奏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等。

  公司2025年4月28日发布25年一季报,1Q25实现营业收入5.69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减少11.78%。

  行业竞争激烈面临价格压力,公司一季度利润率承压。根据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24年机床工具行业实现营收10407亿元,同比下降5.2%,实现利润总额265亿元,同比下降76.6%,主要由于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利润空间持续收窄。我们认为受此影响,公司24年部分新签订单也面临价格压力,导致1Q25毛利率出现下降,公司1Q25毛利率为21.11%,同比下降4.84pcts,净利率最终同比下降1.9pcts至10.78%。

  25年1-2月行业数据向好,后续季度报表有望好转。根据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25年1-2月金属切削机床行业营收同比增长12.1%,金属加工机床新签订单同比增长26.2%,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5.2%,行业数据有所好转。根据新华社信息,在4月18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着力稳就业稳外贸,着力促消费扩内需,着力优结构提质量,做强国内大循环。”在经济刺激政策推动下行业景气度有望继续回暖。考虑公司收入确认有一定滞后性,后续季度报表有望好转。

  四期产能逐步投放,关注新品的未来成长前景。公司四期产能建设持续推进,设计产能7亿,预计25年上半年投产。伴随产能扩张,公司将有更多新品投放市场,包括适用于人形机器人减速器、丝杠加工的卧式车床系列产品等,未来有较好成长前景。

  预计公司25至27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7/4.27/4.83亿元,对应当前PE18X/15X/13X,考虑公司后续有望受益行业景气度复苏,新品成长前景较好,维持“增持”评级。

  事件:国泰海通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3.97亿元,同比+20.08%;实现归母净利润130.24亿元,同比+36.80%;加权平均ROE为8.14%,同比+2.12pct。

  经纪及自营业务支撑业绩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经纪业务净收入、自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8.43、147.69亿元,同比+15.5%、+61.8%,为营收的主要增量来源。经纪业务方面,公司全面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君弘APP平均月活884.71万户,同比+11.1%;“君享投”投顾业务客户资产保有规模264.16亿元,同比+107.5;股基交易份额5.17%,同比+0.41pct。自营业务方面,公司向客需驱动的低风险、非方向性业务转型;金融投资5205.18亿元,同比+10.2%;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累计新增名义本金12,383.45亿元,同比+40.1%。

  投行业务市占率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投行业务净收入29.22亿元,同比-20.76%,主要系股票承销收入减少。公司证券主承销额9967.14亿元,同比+16.9%,市占率同比+1.51pct至9.63%,稳居行业第3位;股权主承销额163.27亿元,同比-71.2%,市占率同比+0.38pct至6.59%;债券主承销额9803.96亿元,同比+23.2%,市占率同比+1.40pct至9.70%。

  大资管业务稳健发展。报告期内,公司资管业务净收入38.93亿元,同比-4.98%。报告期末,华安基金管理规模7724.05亿元,同比+14.4%;其中非货公募基金管理规模4135.38亿元,同比+17.5%。报告期末,国泰君安资管管理规模5884.30亿元,同比+6.5%;其中公募产品管理规模791.67亿元,同比+47.3%。

  合并海通证券,打造国际一流投行。公司已于3月14日完成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并募集配套资金事宜,在创建一流投行的征途上迈出关键一步。公司合并海通证券将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按2024年末财务数据,合并后归母净资产达3283亿元,资本实力位居行业第一。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头部券商,各业务保持均衡发展,合并海通证券后将向国际一流投行迈进。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88.56、541.33、629.5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56.44、177.77、218.80亿元,EPS为0.89、1.01、1.24元/股,对应4月25日收盘价的PE估值为19.39、17.07、13.87倍。维持“买入”九游体育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35.78亿元,同比增长16.41%;实现归母净利润55.17亿元,同比增长20.22%。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1.46亿元,同比增长10.38%;归母净利润23.30亿元,同比增长12.78%。

  2024年高质量收官,2025年实现开门红。2024年公司业绩保持高质量增长,增速处于白酒板块前列,2025年一季度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双位数增长,业绩表现略超预期。分产品,2024年年份原浆/古井贡酒/黄鹤楼及其他分别实现营收180.9/22.4/25.4亿元,同比+17.3%/+11.2%/15.1%,其中年份原浆销量/吨价分别同比+12.0%/+4.8%,古井贡酒销量/吨价分别同比+9.0%/+2.0%,黄鹤楼及其他销量/吨价分别同比-1.1%/+16.4%,年份原浆收入占比提升0.6pct至79.1%,结构升级延续,预估古8、古16增长较快,古5受益大众价格带增长稳健,古7在省外快速拓展。分区域,2024年华北华中/华南分别实现营收19.8/201.5/14.3亿,同比+7.4%/+17.8%/+11.2%,省内增长稳定,省外相对承压,2024年末公司华北/华南/华中经销商数量分别为1360/661/3041家,同比净增加136/68/238家。

  2024年报&25年一季报点评:营收稳健增长,看好新市场&高端化&AI多重成长

  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21.28%,下滑3.17pct,销售净利率8.15%,下滑0.82pct,显示公司2024年整体费用率控制良好。2024年及2025年Q1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是供应链价格波动和竞争原因。分地区看,2024年非洲实现营收227亿元,同比增加2.97%,毛利率28.59%,相比23年减少1.46pct。亚洲等其他地区实现营收447亿元,同比增加13.96%,毛利率17.66%,相比23年减少2.52pct。从营收看非洲以外等新区域继续承担增长助力,我们认为由于前期新开拓市场且叠加供应链因素,毛利率较低有利于提升份额,未来有望提升盈利能力。

  传音立足于本土化的创新和专注用户体验的产品定位,是公司独特的竞争优势,也是公司在非洲以外市场成功开疆拓土的重要原因。根据IDC,公司2024年整体手机出货2.01亿部,市占率14%;其中智能手机1.07亿部,同比增长12.7%远好于行业整体6.4%增速,市占率8.7%,其中非洲/巴基斯坦智能机市占率超过40%,排名第一;孟加拉市占率29.2%,排名第一;尽管智能机全球市场较为成熟,但是公司聚焦的新兴市场依然处在“功能及向智能机切换”的发展趋势中,从公司2024年近1亿部的功能机出货也反映市场智能化的巨大机遇。全球新兴市场潜力巨大但并不统一,需求多样,我们认为传音强大的本土化创新能力是抓住这类市场的重要优势,未来有望持续提升新兴市场份额,中东欧/南美洲/东南亚等市场预计成为公司未来增长动力。同时折叠屏/摄像等创新功能有望进一步加速公司手机产品高端化。

  公司“手机+移动互联网服务+家电、数码配件”的商业生态已初步成型,尽管当前手机之外的营收占比不大,但是对公司用户的生态体验意义巨大,从手机用户到“传音生态用户”,公司的竞争优势将会进一步强化,我们认为未来扩品类业务也会加快发展。2024年开始AI在端侧逐渐部署,预计未来将会进一步成熟。公司凭借强大的用户需求洞察能力有望在AI能力加持下发展更多的新场景/新应用,作为品牌厂商在用户更大的价值创造中和产品力提升中得到进一步的成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短期外部环境波动,我们下调25-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归母净利润为62.78/73.10/84.92亿元(此前预测25-26年63.9/79.0亿元),对应P/E为15/13/11倍,外部风险已充分释放,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5Q1实现营业收入698.50亿元,同比+6.90%,归母净利润22.34亿元,同比+16.87%,扣非归母净利润19.74亿元,同比+19.1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0.62亿元,同比-14.21%。

  25Q1公司归母净利率约3.20%,同比+0.27pct;扣非归母净利率约2.83%,同比+0.29pct。受益于公司良好的降本提质举措,25Q1公司费用率稳中有降,期间费用率约8.86%,同比-0.69pct,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61pct和-0.13pct,财务费用率同比持平,销售费用率同比+0.06pct,主要系公司加强市场推广及销售团队建设。

  25Q1公司实现总件量35.6亿件,同比+19.7%。分业务来看,25Q1公司速运物流业务收入约518.09亿元,同比+7.2%,速运物流单量约35.41亿件,同比+19.71%,单价约14.63元,同比-10.48%,公司持续完善产品矩阵,扩大业务规模,带动速运物流业务稳步增长;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同比+9.9%,主要得益于公司强化国际网络建设,深化业务融通,积极拓展市场。

  25Q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40.62亿元,同比-14.21%,剔除税费返还后的自由现金流20.13亿元,同比+55.57%,自由现金流稳步增长。公司资本支出高峰期已过,2021年以来资本支出逐年下降,随着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及运营资金管理水平改善,公司现金流稳步改善,强劲的自由现金流为公司的分红及股份回购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公司(2024年-2028年)股东回报规划,现金分红比例将在2023年度基础上稳步提高,体现了公司对自身发展战略、发展阶段、经营状况、资本开支计划、现金流量等方面因素的考量,分红的提升有助于积极回报投资者。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11亿元、142.57亿元、168.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19.7%、18.2%,对应4月28日市盈率分别18.1倍、15.1倍、12.8倍。公司作为综合快递物流龙头,中长期价值空间广阔,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受益市场回暖业绩大幅增长,AI产品持续落地

  事件:同花顺于2025年4月24日晚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实现营收7.48亿元,同比增长20.90%;实现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15.91%;实现扣非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13.72%。公司在2025年2月24日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1.87亿元,同比增长17.47%;实现归母净利润18.23亿元,同比增长30.00%;实现扣非净利润17.65亿元,同比增长28.93%。

  受益于资本市场活跃,24Q4、25Q1收入、利润快速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1.87亿元,同比增长17.47%;实现归母净利润18.23亿元,同比增长30.00%;实现扣非净利润17.65亿元,同比增长28.93%。2025Q1公司收入端同比增长21%,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得益于2024年9月24日政策推动,A股市场热度大幅回暖,2024Q4、2025Q1A股整体成交额为111、85万亿元(单边成交额),同比提升分别为125%、66%。

  费用控制稳健,利润端实现更快增长。从费用端看,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同比变化分别为+19%、+8%、+1%,费用投入整体保持稳健的背景下,利润端相较于收入增长更快。

  市场交易活跃,互联网广告推广业务快速增长。公司广告及互联网业务推广服务较去年增长49.00%,2024年实现营收20.25亿元。主要是由于证券市场回暖,客户对广告及互联网业务推广需求提升,且公司产品与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合,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平台活跃度上升,广告转化提升所致。

  全面拥抱AI,多个产品实现与AI融合。公司升级了多个智能产品,推动前沿大模型技术应用。问财投资助手升级为原生AI对话产品,融合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实现更自然、精准的交互。同创智能体平台集成大模型、低代码和实时金融数据,助力上百家金融机构共建超5000个智能体,日均调用量超300万次。iFind金融数据终端构建智能化产品矩阵,AIFinD飞研优化写作与分析能力,“产业智绘”平台提供全景产业链研究。HiPilot智能编码助手增强跨文件、跨项目的代码理解与生成能力,新增慢思考问答、代码可视化、测试套件生成等功能,已为数千名开发人员生成超百万行代码。AIGC文生图大模型优化了语义解析与图像生成能力,可应用于金融、电商、娱乐等领域。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27.0、31.8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5/26/27年的PE估值分别为61、51、43倍,考虑到整个金融信息行业在2025年有望迎来回暖,市场交易增加,AI大模型融合已有产品,公司主营业务有望充分受益,维持“推荐”评级。

  公司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营收109.17亿元,同比-10.28%,归母净利润7.30亿元,同比-10.56%,2025Q1营收21.33亿元,同比-8.70%,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36.18%,业绩下滑系农产品价格下行。考虑小麦、食用油等价格持续下挫,我们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8.65/9.07/9.60亿元(2025-2026年原值8.78/9.97亿元),对应EPS为0.63/0.66/0.7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5.9/15.2/14.4倍,粮价回暖后优质龙头业绩有望率先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种植业务营收36.46亿元,同比-4.13%,毛利率25.96%,同比+2.32pct。截至2024年秋播,自主经营耕地面积约136.4万亩,其中土地流转/承包农垦集团耕地面积40.9/95.5万亩。2024年公司自产大小麦销量34.63万吨,同比+15.73%,外采大小麦销量28.87万吨,同比-8.68%,水稻销量26.96万吨,同比+9.86%,水稻销售表现稳健。

  2024年种子业务营收18.12亿元,同比-21.47%,毛利率10.97%,同比-2.75pct,麦种销量29.55万吨,同比-31.45%,稻种销量11.94万吨,同比+24.98%,稻种销售表现靓丽。2024年江苏种业实现净利润5729.83万元,大华种业持续强化自主品种选育,2024年获植物品种权4个,通过国家、江苏省审定品种9个。

  (1)大米加工与销售:2024年营收36.06亿元,同比-5.48%,毛利率3.08%,同比-2.11pct,其中大米营收12.49亿元,同比-3.69%,毛利率4.14%,同比+0.56pct,销量32.34万吨,同比-2.87%。(2)食用油加工与销售:2024年食用油营收22.83亿元,同比-9.00%,毛利率5.24%,同比+2.61pct,销量25.78万吨,同比-13.73%。金太阳粮油现有年精炼产能超30万吨、年产能30万吨的灌装生产线及配套的注塑吹瓶生产线万元。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收入107.8亿元/同+21%,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30%,扣非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29.6%。单25Q1收入23.6亿元/同+8.1%,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28.9%,扣非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29.8%。24年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19元(含税),加上年内回购1.53亿元,合计现金分红比例为40.07%。营收突破百亿规模,业绩表现超预期,实现高质量增长。

  公司已具备完善的品牌矩阵,主品牌珀莱雅持续贯彻大单品策略实现稳健增长,子品牌彩棠、OR、悦芙媞接力成长,储备新品牌为中长期发展蓄力,看好公司多品牌战略推进成长为化妆品集团。

  1)珀莱雅:24年收入同比+19.6%至85.8亿元,占比为79.7%/同比-1pct;持续贯彻大单品策略,包括升级红宝石、源力系列,推出能量系列的新精华,全新上市净源系列(针对油皮)和光学系列(美白),完善防晒和抗老类产品矩阵。期待原有大单品系列持续迭代提高市场渗透,新系列和新品有序上市贡献新增量。

  2)彩棠:24年收入同比+19%至11.9亿元,占比为11.1%/同比-0.2pct;持续夯实面部彩妆大单品矩阵,大单品高光修容盘升级3.0,腮红和遮瑕盘受到消费者欢迎;同时拓展底妆产品,主推小圆管粉底液,期待底妆品类带来新增量。

  3)其他:①OR:24年收入同比+71.1%至3.7亿元,占比为3.4%/同比+1pct;持续提升核心爆品“OR清爽蓬松洗发水”和“OR轻盈发膜”的渗透率和品牌声量。②悦芙媞:24年收入同比+9.4%至3.3亿元,占比为3.1%/同比-0.33pct;深耕油皮护肤,持续夯实品牌“油皮护肤专家”的消费者认知,完善产品矩阵。③原色波塔:24年收入同比+138%至1.14亿元,定位眼部彩妆专家,持续完善产品线。④其他品牌:收入同比+23.2%至1.8亿元。

  线上继续引领增长,线下仍处于调整中表现承压。24年线%/5%,线上仍为主要的增长驱动。1)线上:主品牌合作天猫二梯队主播提高直播渗透,优化触点结构以提高投放效率;把握抖音红利,优化自播矩阵号结构,精细化运营提效。2)线下:优化渠道结构,积极开拓高质量新型百货和购物中心柜台形象。

  毛利率持续提升,费用管控良好,盈利表现超预期。1)毛利率:24年毛利率同比+1.5pct至71.39%,主要系运费费率下降以及客单价提升;24Q4/25Q1毛利率分别同比+5.6/+2.7pct至73.8%/72.8%。2)费用端:24年销售费用率同比+3.3pct,主要系形象宣传推广费率增加;管理费用率同比-1.7pct,主要系股份支付减少;25Q1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1.2/-0.2pct,费用优化主要系小品牌经营改善以及主品牌达播占比下降;3)净利率:24年归母净利率同比+1pct至14.4%,25Q1净利率同比+2.7pct至16.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作为持续领跑行业的本土化妆品企业,公司持续展现出强α属性,成功实现从产品到品牌再到多品牌集团化矩阵式的跃迁,品牌国货龙头的地位进一步夯实。当前公司营收已破百亿,短期来看,主品牌珀莱雅(大单品迭代&新品新系列推出)实现稳健增长,二线品牌彩棠(发力底妆)、OR(产品升级、品牌心智强化)、悦芙媞(受益质价比消费)、原色波塔(深化眼部彩妆专家心智)接力成长。中长期来看,储备新品牌实现差异化定位,夯实国货化妆品集团的市场地位;公司管理层具备多品牌的运营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灵活的组织能力以及架构保证公司强大的战略执行力,有望获得长期、确定性较高的增长。我们预计2025-27年净利润为18.6/21.4/24.6亿元,对应PE为18/16/14倍,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39.23%;实现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增长16.2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增长25.8%。

  收入持续高增,新渠道新产品贡献增量。公司自2024Q3起积极拥抱会员商超渠道导入差异化创新新品,同时探索新兴渠道,收入端环比明显提速,2024Q3/2024Q4/2025Q1收入增速分别为28%/42.9%/39.2%,延续高增长态势。分产品来看,2025Q1年公司实现禽类制品/畜类产品/素食/蔬菜制品及其他收入分别为3.25/0.29/0.21亿元,分别同比+47.2%/+20.8%/-19.2%,去年公司推出爆品禽类产品,从四季度起月销环比提速,同时推出鸡脚筋、虎皮凤爪等新品目前反馈表现较好。以及今年积极推新,如推出素食包等产品,会员商超渠道上持续上新。分渠道来看,公司线%,公司积极拥抱新零售渠道,如零食量贩、会员商超和新媒体电商实现高速增长,传统线下渠道预估略有下降。分地区来看,公司东南/西南/其他地区收入分别同比+151.2%/-9.5%/-20%。

  新兴渠道放量拉低毛利率,费用率明显下行。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4.35pct至27.08%,主要由于公司高增长渠道如零食量贩、会员商超毛利率相对传统渠道偏低,新兴线下渠道普遍低毛利率低费用率。费用方面,2025Q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88%/3.13%/0.28%,分别同比-2.88/-0.56/+0.09pct,公司今年加大新品研发带动研发费用率略有上升,渠道结构变化带来销售费用率下行,同时规模效应提升带动管理费用率持续优化。综上因素,2025Q1净利率同比下降1.24pct至13.14%,扣非后净利率下降2.6pct至11.38%,非经常损益下降190.5万元主要为银行理财收益错期影响导致。

  新品势能强劲,2025年高增可期。公司以“产品创新+渠道拓展”为核心驱动力,在传统零售渠道中积极寻求结构性突围,突破会员制零售渠道展开深度合作,未来随品类的逐步拓宽,公司和头部会员商超客户合作有望进一步加深。同时,公司布局线上全域平台,开拓线下零食量贩渠道,积极拥抱线上线下渠道变革趋势。品类上公司拓展鸭掌、鸡翅、素食等各类卤味小食,降低泡凤爪单一大单品带来的经营风险,产品矩阵持续丰富。2025年公司提出收入增长不低于20%的目标,在爆品的带动下新渠道有望保持高增,为整体收入增长贡献主要成长动力。

  投资建议:根据近期新品和新渠道拓展情况,我们上调盈利预测和目标价。预计2025-2027年实现收入15.9/19.3/22.6亿元,同比增长34%/22%/17%,实现利润2.0/2.5/2.8亿元,同比增长29%/21%/15%,对应PE为28/24/21X。按照2025年业绩给32倍PE,给予一年目标价15.36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涨风险;新品拓展不及预期。

  长沙银行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和25年1季度营收分别同比增长4.6%/3.8%,其中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9%/3.8%,24年和25年1季度年化加权平均ROE分别是11.81%/12.84%。截至25年1季度末,公司总资产规模达到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贷款同比增长12.6%,存款同比增长11.0%。公司2024年全年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4.20元,合计现金分红率约为22.49%。

  中收回暖,利息收入转正,盈利增长保持稳健。长沙银行25Q1、24A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上行3.8%/4.9%(5.9%,24Q1-3),拨备前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3%/3.7%(3.2%,24Q1-3),营收整体稳健,盈利增速小幅回落,盈利一定程度上受到拨备计提力度影响。具体来看,公司25Q1营收同比增长3.8%(+4.6%,24A),其中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0.1%(12.5%,24A),Q1中收同比增长53.1%(-9.2%,24A),我们预计中收回暖主要受到手续费收入上行推动,公司Q1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上行23.4%(-13.6%,24A)。净利息收入方面,公司25Q1净利息收入同比上行1.8%(2.7%,24A),增速受息差影响小幅回落,净利息收入整体稳健。

  息差水平优于同业,资负扩张保持稳健。长沙银行2024年末净息差水平为2.11%(2.12%,24H1),同比下降17BP,但整体优于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城商行整体净息差水平(1.38%)73BP,表现优于同业,其中贷款收益率为5.26%,较24H1小幅下行5BP,资产端定价韧性较强。从一季度情况来看,我们根据期初期末余额测算公司25Q1单季度净息差环比24Q4回落28BP至1.75%,我们预计与年初资产端重定价以及LPR调降的持续影响有关,我们按照期初期末余额测算公司25Q1单季度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24Q4下降50BP至3.36%,计息负债成本率环比24Q4下降23BP至1.75%,部分对冲资产端定价下行,我们判断与公司负债结构的改善以及存款挂牌利率的调降相关。规模方面,截至25年1季度末,公司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4.1%(+12.4%,24A),其中贷款同比增长12.6%(+11.6%,24A),负债端存款同比增长11.0%(9.7%,24A)。从24年末存贷结构来看,定期存款占比同比上行2个百分点至56%,整体保持平稳,对公、零售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9.3%/2.6%(20.9%/4.0%,24H1)对公信贷整体增长较快,零售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

  不良率小幅上行,拨备水平夯实无虞。长沙银行1季度末不良率环比24年末上行1BP至1.18%,相较于24年3季度末上行2BP,预计资产质量的波动主要受零售和普惠客群风险波动的影响,24年末零售不良率同比上行35BP至1.87%,对公不良率同比下行12BP至0.69%,其中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同比上行4BP至0.6%。从前瞻指标来看,公司25年1季度末关注率环比24年末下降2BP至2.61%,公司24年末逾期率较半年末下行18BP至1.80%,潜在资产质量风险可控。拨备方面,公司25年1季度末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分别环比24年末变化-2.98pct/-1BP至310%/3.65%,但整体风险抵补能力仍处高位,拨备水平夯实无虞。

  投资建议:深耕本土基础夯实,看好公司零售潜力。长沙银行作为深耕湖南的优质本土城商行,区域充沛的居民消费活力为其零售业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公司对于零售业务模式的探索仍在持续迭代升级,随着未来零售生态圈打造、运营更趋成熟以及县域金融战略带来的协同效应,我们认为其在零售领域的竞争力将得以保持。考虑社会需求恢复仍需过程以及降息预计,我们小幅下调25-26盈利预测,并新增27年预测。预计公司25-27年EPS分别为2.05/2.20/2.38元(原25-26年EPS预测分别为2.21/2.51元),对应盈利增速分别为5.3%/7.1%/8.5%(原25-26年盈利增速分别为11.7%/13.7%),当前公司股价对应25-27年PB分别为0.52x/0.48x/0.44x,我们仍看好公司零售潜力,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经济下行导致行业资产质量压力超预期抬升。2)利率下行导致行业息差收窄超预期。3)房企现金流压力加大引发信用风险抬升。

  (1)公司公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6.87亿元(yoy+10.39%),实现归母净利润1.10亿元(yoy-30.8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76亿元(yoy-29.33%)。同时公布分红预案,拟每10股派现1.10元(含税)。

  公司24Q4实现收入1.77亿元(yoy+5.67%),毛利率为57.23%(yoy-6.25pct,qoq-4.66pct)。从半年报及年报的分拆数据推测,毛利率下降一方面系由于毛利率较高的商品化小鼠模型收入占比下降,另一方面系由于功能药效服务毛利率下降,推测可能与结算较多科研端药效服务收入有关。24Q4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也有所增加,其中销售费用率19.41%(yoy+4.37pct),主要系由于加大海外市场开拓,管理费用率19.69%(yoy+1.65pct),研发费用率13.63%(yoy+0.93pct)。双重因素下,当期盈利水平受到限制。

  公司始终致力于开发独特、有竞争力且领先市场需求的产品。除斑点鼠外,近几年开发并逐步上市的药筛鼠、野化鼠瞄准行业持续升级的研究、实验需求,提供产品及配套服务。并提前布局无菌鼠、悉生鼠等潜力领域。

  海外开拓方面,公司建成约40人的BD团队,覆盖北美、欧洲及亚太三大区域,服务海外客户超300家,其中工业端已与全球top10药企中的8家产生业务合作。新颖、多样的基因编辑模型的在海外市场拥有更多需求,且价格较高,使公司能够更好地将自身的技术能力变现。24年公司在海外团队调整的情况下实现境外收入1.14亿元(yoy+22.48%),25年有望达成更好表现。

  维持“推荐”评级。根据市场环境及公司业务推广进度,调整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为归母净利润1.31、1.65、2.06亿元(原25、26年预测为2.44、3.03亿元)。公司在行业相对困难时期进行了产品、市场的持续开拓,显著扩大了自身优势,随目前创新药研发产业逐步恢复,公司有望在未来迎来更好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周期和投融资周期;2)小鼠品系更新不及预期风险;3)真实世界小鼠模型推广不及预期风险;4)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收入实现6.19亿元,同比下滑4.25%,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下滑7.4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下滑7.08%。

  人工晶体销售收入占比约12.16%,集采对公司业绩端有一定影响。利润率方面,2025Q1毛利率69.52%,同比提升0.31pp,净利率13.55%,同比下降0.77pp。

  销售费用率略有提升,整体费用率保持平稳。2025Q1公司销售费用率31.34%,同比提升0.54pp,管理费用率14.22%,同比提升1.52pp。研发费用率7.75%,同比下降2.31pp。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优质医疗器械企业,人工晶体产品受集采影响,影响有望出清,但由于基数原因,25年一季度业绩受影响,故全年利润端较前期变化,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8、5.4、6.4亿元(之前预测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5.2、6.4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35亿元,同比+15.41%;实现归母净利润18.28亿元,同比+10.57%。2024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元(含税)。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5亿元,同比+10.12%;实现归母净利润4.38亿元,同比+2.65%。

  国内在多重压力下保持稳健增长趋势,海外表现亮眼。公司坚定全球发展战略,持续开拓国内和海外市场。具体来看:

  国内市场方面,2024年全年公司国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28.43亿元,同比+9.32%。公司延续大客户营销策略,通过高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MAGLUMI X8、MAGLUMI X6及流水线产品SATLARS T8的推广,持续拓展国内大型医疗终端;2024年公司国内市场完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装机1,641台,大型机装机占比达到74.65%。截至24年末,公司产品服务的三级医院数量达到1,732家,三级医院覆盖率为44.93%(依据2024年8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计算)。在省际联盟集采导致试剂价格普遍承压的背景下,公司通过持续扩大三级医院客户的覆盖,推动试剂销量稳定增长,实现国内试剂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87%。25年Q1国内市场阶段性承压,受省际联盟集采政策深化影响,国内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0.11%,基本保持平稳。

  国际市场方面,2024年全年海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4亿元,同比+27.67%,其中试剂业务在仪器装机量持续攀升的带动下同比+26.47%,“仪器+试剂”协同效应日益凸显。经过多年全球化深耕,公司已构建起显著的海外品牌优势,通过“区域化运营+本地化深耕”双轮驱动,Snibe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在本地化布局方面,公司战略性推进重点市场渗透:24年完成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全资子公司设立,并建立越南河内办事处;2025年初成功落地韩国子公司。截至目前,公司已在14个核心国家建立运营体系,这些本地化的分支机构正成为区域业务增长的强力引擎。以印度市场为例,通过7年深耕本地化运营与多元化渠道布局,已建立完善的代理网络,培育出成熟的终端市场体系;2024年印度市场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标志着海外业务从区域拓展进入深度经营的新阶段。24年公司海外市场共计销售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4,017台,中大型高端机型占比提升至67.16%,客户结构持续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值得一提的是,25Q1海外业务持续保持平稳增长,海外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03%,有力带动了整体收入平稳增长。

  公司高端产品矩阵持续获得市场验证,核心产品保障长期增长趋势。旗舰机型MAGLUMI X8领跑市场,作为面向三级医院等大型医疗终端的高通量解决方案,高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MAGLUMI X8在2024年销量稳定增长,全球年度新增销售/装机1,048台。截至24年末,该机型累计装机量已达3,701台,持续巩固公司在高端化学发光领域的领先地位。更高通量的MAGLUMI X1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已于2024年2月进行了发布,即将为医疗终端带来更高效的全新使用体验。在试剂产品方面,公司共有224项配套化学发光免疫试剂在全球范围开展销售,其中已取得欧盟准入的化学发光试剂198项,为行业内可提供最齐全试剂菜单的化学发光厂家之一。公司自主研发的SATLARS T8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月成功上市,上市首年即实现全球装机87条的亮眼成绩。此外,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公司在小分子领域实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现已推向市场等醛固酮等12项小分子双抗体夹心法试剂,突破了当前采用竞争法检测小分子普遍存在的灵敏度低、准确性差等问题,使得产品具有更好的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和线性,完美地克服了竞争法本身的局限性,不断增加公司发光领域竞争力。

  维持“推荐”评级。公司专注于体外诊断领域,坚定发展战略,持续拓展国内和海外市场,双轮驱动不断打开成长空间。由于集采等政策环境压力调整预测2025-2027年EPS为2.69、3.32、4.10元(原2025-2026预测为3.25、4.09元),但考虑到公司近年来装机数保持强劲、中大型机占比不断提升,且集采有望加速国产替代,持续带动试剂放量,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产品销售不及预期;2)装机推广不及预期;3)政策影响等风险。

  事件:4月24日,沪电股份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1Q25公司实现营收40.38亿元,同比增长56.25%;归母净利润达7.62亿元,同比增长48.11%;实现销售毛利率32.75%,同比下降1.11pct;销售净利率为18.82%,同比微降0.84pct。

  AI需求高涨,业绩保持高速增长。受益于高速运算服务器、人工智能等新兴计算场景对印制电路板的结构性需求,1Q25公司实现营收40.38亿元,同比增长56.25%,环比下降6.77%;实现归母净利润7.62亿元,同比增长48.11%,环比增长3.20%。盈利能力方面,公司1Q25销售毛利率达32.75%,yoy-1.11pct,qoq+0.95pct;公司加大对关键制程和瓶颈制程的投资力度,1Q25研发费用达2.12亿元,同比增长15.08%。

  企业通讯板:核心增长引擎,把握数通升级前沿。公司企业通讯市场板仍为1Q25业绩主要增长引擎。24年该业务实现营收100.93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为75.65%;2024年下半年,高速网络的交换机及其配套路由相关PCB产品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环比增长超90%。2024年公司企业通讯市场板营业收入中,AI服务器和HPC相关PCB产品约占29.48%;高速网络的交换机及其配套路由相关PCB产品约占38.56%,两者合计贡献企业通讯板近七成收入。在算力产品部分,GPU平台产品已批量生产,可支持112/224Gbps的速率,下一代GPU平台的产品以及XPU等芯片架构的算力平台产品也正与客户共同开发。网络交换机方面,用于Scale Up NPC/CPC交换机产品开始批量生产,用于Scale Out的以太网112Gbps/Lane盒式交换机与框式交换机已批量交付,224Gbps的产品目前已配合客户进行开发,NPO和CPO架构的交换机目前也正持续配合客户进行开发。

  汽车板:结构优化对冲短期压力,长期受益智能化趋势。2024年汽车板收入24.08亿元,yoy+11.61%,占公司营收比重为18.05%。受价格竞争、原材料波动及胜伟策业务拖累,该业务实现毛利率24.45%,yoy-1.2pct,但新兴产品(如毫米波雷达、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埋陶瓷板等)占比从2023年的25.96%

  提升至37.68%,产品结构优化显著。公司通过控股胜伟策强化P2Pack技术,梯度扩张其HDI产品制程能力,争取使胜伟策在2025年实现扭亏。泰国新建生产基地,更好的开拓和应对海外客户需求。

  投资建议:AI浪潮下数据中心PCB持续迭代升级,预计公司25/26/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6.42/44.60/52.07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5/12/11倍。我们看好公司在数据中心高速PCB的制造能力和客户资源壁垒,公司有望长期保持在高速产品的竞争优势,维持“推荐”评级。

  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受益黄金价格同比大幅上行,公司业绩释放出色:营业收入24.07亿元,同比增长30%,归母净利润4.83亿元,同比增长141%,资产负债率38.62%,同比下降8.63个百分点。

  2025年Q1,公司黄金产销量同比下降,产量3.34吨,同比下降7%,销量3.33吨,同比下降7%,主要系公司主力矿山万象矿业及金星瓦萨为保障全年及后续扩产,Q1集中力量加大掘进力度,叠加入选矿石品位相对较低,导致产销量同比出现下滑,系正常现象。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规划,2025年预算合并范围内黄金产销量16.70吨,目前该指引并未下调,公司在25Q1掘进工作推进后,有望在25年Q2-Q4完成剩余产销量目标。

  分具体项目来看,公司国内矿山成本控制良好,总成本提升主要系金星瓦萨成本上行幅度较大导致。25Q1,国内矿产成本为169.47元/g,同比下降7%,万象矿业成本为1,526.18美元/盎司,同比提升4%,金星瓦萨成本为1,628.53美元/盎司,同比提升了23%,拉动总体销售成本提升明显。

  2025年Q1成本提升主要系金星瓦萨和万象矿业维护及更新部分机器设备造成运营成本增加,同时第一季度入选矿石品位相对较低,固定成本分摊提升导致的单位成本阶段性上升,公司预计25年后三季将逐步回归到正常水平。我们预计Q2开始,公司产销量恢复正常,有望带动成本回归正常。

  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89.8亿元,yoy+38.3%;归母净利润13.2亿元,yoy+63.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3亿元,yoy+55.9%,公司利润好于预期。

  2024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维持高增长,自动化业务市占率实现提升:2024全年公司实现营收370.4亿元,yoy+21.8%,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保持高增速。分业务来看,①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收入166.4亿元,yoy+67.8%,主要是因为下游车企订单均增长迅速,公司电控、电机和总成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且电源产品和车载空调控制器也加速放量。②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实现收入约152.4亿元,yoy+1.36%,主因国内自动化市场需求疲弱。但公司采用组合销售策略,各产品的国内市占率稳步上行,其中,通用伺服、低压变频器、中高压变频器均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一,市占率同比分别提高0.1、1.6、2.7pcts,工业机器人排名从第四提升至第三,市占率提高2.3pcts,其中细分领域中SCARA机器人市占率提高6.5pcts,连续多年保持第一。③智慧电梯类业务实现收入49.4亿元,yoy-6.65%,主要受国内房地产市场拖累。

  控费效果明显,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微降: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3.63pcts至28.70%,主要是因为低毛利率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占比提高,以及自动化市场竞争加剧影响。费用方面,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6.65%,同比下降1.43%pcts,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1.18、0.11、0.13、0.01pcts,销售费用率下主因公司优化销售组织,控费成效显着。此外,公司股权类投资项目的公允价值同比下降,使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同比有所下降,影响公司利润表现。若剔除上述影响,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0.4亿元,yoy-0.9%,整体保持稳健。

  2025Q1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继续高增,通用自动化业务回暖:2025年公司实现营收89.8亿元,yoy+38.3%,其中,通用自动化、新能源汽车业务分别实现收入41、39亿元,yoy分别为+29%、66%,其中自动化业务显着回暖,主要受到港口、风电、电池等行业需求推动。由于收入结构变化,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2.86pcts至30.98%,但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4.96pcts至17.85%,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变动-2.08、-0.73、-2.20、0.05pcts。综合来看,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3亿元,yoy+55.9%;扣非后归母净利率为13.74%,同比提高1.55pcts。

  公司启动第六代动力总成研发,并加码人形机器人赛道。公司未来将紧抓海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机会,扩大市场份额。公司2025年下半年将启动第六代动力总成、电控、电机和电源平台产品的预研工作,保持产品竞争力。此外,公司积极加码人形机器人赛道,2024年组建团队覆盖低压高功率驱动器、无框力矩电机及模组、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工作,并完成样机设计。目前公司已经初步构建了人形机器人业务的生态连接,未来将聚焦工业领域的解决方案。考虑到公司在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的领先优势,我们看好公司受益于具身智能浪潮。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50、62、69亿元,YOY分别为+18%、+21%、+11%,EPS为1.8元、2.3元、2.5亿元,当前A股价对应PE分别为34倍、28倍、25倍,我们认为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进入收获期,并且看好公司向人形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迈进,给予公司“买进”的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价格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工控自动化市场回暖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受阻

  N型市占率领先、盈利保持稳定:公司2025年Q1银浆出货425吨,同降26%/环降7%;其中TPC出货约400吨,占比94%+;公司TPC银浆市占率约40%+,保持行业领先。2025年Q1毛利率约6.9%,环降1.42pct;测算单kg毛利约596元/kg,环降约38元/kg;整体加工费保持平稳。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股权激励费用约1.6亿元,较2024年提升约9千万元,各季度费用端有所增加,考虑实际单吨净利保持平稳。2025年看随行业自律持续推进,TPC盈利有望保持稳定;2025年H2随BC电池放量+高铜浆逐步量产,出货及盈利具备业绩弹性。

  技术全面布局、高铜浆下半年有望量产突破:公司在银浆领域全面布局:TPC正背面全套银浆维持领导地位;HJT发力低温银浆及低温银包铜浆迭代;BC产品性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开发的TPC高铜浆已取得显著进展,背面银种子层+高铜浆实现效率打平银浆;预计头部厂商4月完成单线月启动车间级量产验证,计划年底50%产线有望逐步量产,成为TPC实质降本增效技术方向,拉动公司净利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竞争加剧,下调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3.9/5.2/6.7亿元(前值4.5/5.6/7.0亿元),同增9%/33%/28%;高铜浆量产有望突破,光伏行业有望底部回暖,给予25年20X,对应目标价55.9元,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营业收入240.62亿元(+6.53%),归母净利润15.29亿元(+8.26%),扣非净利润14.97亿元(+9.96%),经营现金流净额42.21亿元(-8.70%)。2025Q1营业收入60.09亿元(+0.64%),归母净利润4.49亿元(+10.51%),扣非净利润4.38亿元(+9.65%)。公司营收、利润均实现稳健增长。

  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利润率持续稳健提升,2024年毛利率为40.12%(+1.91pct),主要原因是零售端中西成药毛利率有所上升,归母净利率为6.35%(+0.10pct),扣非净利率为6.22%(+0.19pct)。2025Q1毛利率为39.64%(+0.39pct),归母净利率为7.48%(+0.67pct),扣非净利率为7.29%(+0.60pct)。

  营运能力方面,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31.88天(+0.15天),存货账款周转天数为104.14天(+8.42天)。

  现金流方面,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为42.21亿元(-9%),投资现金流净额为-36.09亿元(-21%),筹资现金流净额为-9.20亿元(+56%)。截至2024年底,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61亿元(同比-12%)。

  从门店扩张来看,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在深耕中南华东华北市场,坚持“区域聚焦、稳健扩张”发展战略的同时,及时调整拓展策略,通过“新开+并购+加盟”一城一策的门店拓展模式,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国十省市拥有14,684家门店,其中自营门店10,872家,加盟店3,812家,净增1,434家,自建1,305家,并购381家,加盟826家,关闭1,078家。截至2025Q1,公司总门店数14,694家(含加盟店3,880家),净增10家(自建26家,加盟68家,关闭84家)。

  线年底公司拥有院边店(二甲及以上医院直线家,其中开通双通道医保门店259家,开通门诊统筹医保药房4,600多家,与近200家专业处方药供应商建立了深度合作伙伴关系。线上领域公司对接省市级医保、卫健处方流转平台10余家,直接或者间接对接医院100余家,互联网医院50余家。

  2025年一季报及2024年年报点评:营收+业绩稳健齐升,出海+AIDC有望贡献增量

  智算中心业务涨势强劲,智慧电能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4年智算中心业务营收31.52亿,同比+14.70%,占总营收比例首次突破40%,毛利率28.77%,同比-1.25pct。其中1)产品端:24年营收19.21亿元,毛利率32.25%,重点服务运营商、互联网大客户、银行金融等客户;24Q4及25Q1互联网大客户业务爆发增长,如腾讯方面,高压直流产品获80%份额,订单超3亿元并交付;阿里方面,完成入围测试,Q2起将成重要增量市场;字节方面,中标多个UPS和微模块预制舱订单;银行金融类预计今年订单同比增长70-100%以上;2)IDC租赁端:24年营收12.31亿元,毛利率23.32%,25Q1营收同增4.6%。25年新增算力合同增长到约2亿,预计全年营收增长15-30%。智慧电能业务营收9.22亿,同比-9.01%,毛利率41.06%,同比+6.82pct。公司聚焦核心产品,注重产品升级,虽收入有所下降,但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4年光储承压下滑,25年逐步恢复增长。24年新能源实现营收36.08亿,同比-15.98%,毛利率16.78%,同比-4pct,主要是国内竞争加剧、盈利承压所致,目前公司正加大海外业务拓展,与欧美重要客户签订三年战略框架,预计最晚Q3末交付新产品,依靠海外增长拉动新能源修复。

  费用率稳中有降、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提升。公司费用控制能力优秀,24年期间费用14.5亿元,同比-5.7%,费用率18.7%,同比-0.2pct,其中Q4期间费用4.5亿元,同环比-19%/12.3%,费用率19.2%,同环比-2/-5.1pct;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15.1亿元,同比+7.8%,其中Q4经营性现金流13.2亿元,同环比+79.5%/+1091.5%。Q1期间费用3亿元,同环比+0.3%/-33.2%,费用率24.9%,同环比-0.6/+5.7pct;经营性现金流0.5亿元,同比+121.1%。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新能源业务正在加大海外拓展力度,同时数据中心业务有望带来业绩弹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6.9/10.5/14.0亿元(2025-2026年前值为7.1/9.7亿元),同增118%/52%/34%,对应PE为30/20/15x,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4年实现营收53.6亿元,同比+1.9%;实现归母净利润7.9亿元,同比+18.2%。25Q1实现营收11.7亿元,同比+3.4%,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11.9%。由于宏观环境疲软,24年收入边际放缓,但费效比提升下利润弹性逐步释放。

  产品结构升级延续,省外高增势能强劲。1、分产品看,24年公司白酒业务实现营收53.3亿(同比+6.2%),其中百元以上/百元以下产品分别同比+5.3%/+7.1%;25Q1白酒业务11.6亿(同比+3.7%),其中百元以上/以下产品分别同比+25.5%/-15.7%。公司聚焦100-300元大众消费及次高端消费核心大单品培育,百元以上产品表现亮眼,百元以下产品增速放缓。发力宴席场景成效逐步显现。2、分品牌看,24年衡水老白干酒、板城烧锅酒、武陵酒、文王贡酒、孔府家酒分别实现营收25.9亿元(+10.0%)、8.6亿元(-10.33%)、11.0亿元(+12.3%)、5.5亿元(+0.5%)、2.3亿元(+28.1%)。主品牌老白干酒量价齐升,武陵酒维持稳健增长,孔府家酒在低基数上实现高增。3、分区域看,24年河北、湖南、安徽、山东、境外、其他区域分别实现营收31.2亿元(+2.6%)、11.0亿元(+12.3%)、5.5亿元(+0.5%)、2.1亿元(+31.4%)、0.2亿元(+1.7%)、3.3亿元(+20.7%)。25Q1河北、湖南、安徽、山东、境外、其他区域分别同比+8.0%、+9.7%、+2.5%、+7.9%、-36.6%、-48.6%。河北大本营维持稳健表现,山东、湖南市场延续高增,安徽市场24年边际承压但25Q1有所改善。

  费用管控良好,盈利能力持续增强。1、24年毛利率66.0%,同比-1.2pp;25Q1毛利率68.6%,同比+5.9pp。24年毛利率放缓主因高端酒增速放缓所致,25Q1由于低价产品收缩驱动整体结构优化,毛利率有较大幅度改善。2、24年销售费用率23.7%,同比-3.5pp;25Q1销售费用率11.2%,同比+4.6pp。24年管理费用率7.3%,同比-0.6pp;25Q1管理费用率8.4%,同比持平。24年投放效率持续提升,费用端持续优化。3、25Q1公司销售回款16.8亿元,同比-15.3%;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8亿元,同比-56.7%;渠道优化致经营性现金流减少,销售回款速度放缓。25Q1期末合同负债18.8亿,同比-4.9亿,环比+4.8亿。4、24年净利率14.7%,同比+2.0pp;25Q1净利率13.1%,同比+1.0pp。

  多品牌联动赋能,利润弹性十足。老白干酒本部品牌已逐步削减中低端产品收入占比,近年来有望通过甲等15、甲等20、1915等主要次高端以上大单品放量,迎来量稳价升。武陵酒资源聚焦于常德、长沙和省外市场,积极开拓空白市场,产能扩张伴随全省推广进程持续推进。板城围绕环承德市场深耕,聚焦龙印系列推进产品结构升级,量价齐升趋势显著。孔府家酒定位中高端及以上的阶梯型产品矩阵,实现低基高增。文王贡酒稳步拓展安徽市场,积极打造三大产品线,盈利能力改善显著。公司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围绕产品动销、消费者培育等重点工作对市场进行精耕细作,强化终端市场建设。随着降本增效持续开展,费用投放精准高效,费销比下降趋势明显。尽管阶段性投放增加可能存在短期波动,但长期维度看公司盈利能力不断增强逻辑确定,利润率改善可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8.7亿元、10.1亿元、11.5亿元,EPS分别为0.96元、1.11元、1.25元。公司受益于多品牌发力,激励到位动力充足,业绩弹性将持续释放。给予公司2025年24倍估值,对应目标价23.04元,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5Q1实现收入12.3亿元,同比+10.7%,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29.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39.4%。

  Q1销量实现高速增长,大单品黑金纯生延续强劲表现。量方面,25Q1公司实现销量29.5万吨,同比+11.7%,主要系公司在广东省内流通渠道基本盘稳健,叠加97纯生产品在餐饮渠道延续强势表现所致,预计Q1大单品97纯生仍维持30%+增速的强劲表现。价方面,25Q1公司吨价同比-0.9%至4164元/吨水平,预计与收入端非啤酒项扰动有关。

  成本红利+结构升级,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5Q1公司毛利率为45%,同比+2.9pp。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纯生产品持续放量提升带动整体产品结构升级,以及主要原材料采购成本持续下行所致;25Q1吨成本同比下降5.8%至2290元/吨。费用方面,25Q1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5.8%,同比-0.8pp,主要由于公司持续控制费用投放效率;管理费用率为7.8%,同比微降0.2pp。非经常损益部分变化主要与政府补助有关,25Q1政府补助同比减少620万元(同比-28.9%)。综合来看,受益于成本端红利持续释放与产品结构升级,25Q1公司净利率同比提升1.8pp至13.2%;扣非归母净利率同比+2.4pp至11.9%。

  未来结构升级空间广阔,长期稳定增长可期。公司在华南拥有良好消费者基础,广东啤酒市场高端化程度位居全国前列,未来产品结构升级空间广阔。产品方面,公司高端化“3+N”品牌战略清晰,持续推进97纯生向普通纯生以及纯生对零度的替代升级。在巩固省内8元以上价格带市场地位的同时,持续攫取竞品丢失的次高价格带份额。公司以文化产业提质升级促进协同发展,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进度,深化“双主业”品牌融合。展望未来,随着公司纯生系列产品占比提升带动量价齐升持续,公司整体高端化升级态势良好,叠加广东省内啤酒消费需求旺盛且高端化空间充足,业绩长期稳定增长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43元、0.48元、0.54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25倍、23倍、20倍,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财报,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7.26亿元(+5.14%,同比,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116.68亿元(+0.74%)。20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41亿元(-5.08%),实现归母净利润10.31亿元(-40.99%)。2025Q1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2.37亿元(-12.12%),实现归母净利润26.29亿元(-16.81%)。2025Q1季报业绩略低于我们预期。

  2024年及2025Q1国内短期承压,期待2025年迎来拐点。分业务来看,1)2024年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收入135.57亿,同比减少11.11%,其中微创外科业务同比增长超过30%,国际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了同比双位数增长。国内市场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相关产品的市场规模在2024年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国际市场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全年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2)体外诊断业务实现收入137.65亿,同比增长10.82%,收入体量首次超过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其中国际体外诊断业务同比增长超过30%。国内市场部分试剂的检测量和价格均一定幅度下滑。根据公司统计,公司化学发光业务的市场排名首次实现国内第三,生化业务的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15%,并仍在持续提升。3)医学影像类实现收入74.98亿,同比增长6.60%,其中国际医学影像业务同比增长超15%,超高端超声系统ResonaA20上市首年实现超4亿元收入。4)电生理与血管介入类实现收入14.39亿,公司于2024年完成对惠泰医疗九游体育控制权的收购,快速布局心血管领域细分赛道。

  持续创新,驱动成长。2024年,公司在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推出了瑞智重症决策辅助系统、UX7系列4K三维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4K三维电子胸腹腔内窥镜系统、腔镜吻合器、A3/A1麻醉系统、BeneHeart E/L/H系列半自动体外除颤器、BeneHeart R900/R700/R300全数字多道心电图机、NH9系列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SV700/SV900呼吸机、一次性使用双极闭合器械等。AI医疗方面,公司推出基于启元重症大模型的瑞智重症决策辅助系统,提升患者救治质量,帮助医生快速、准确输出病历,提升文书效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国内新品推广及海外市场开拓费用增加,我们将2025-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期由153.63/180.68亿元,调整至119.60/131.31亿元,预期2027年为152.80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22/20/17倍,考虑到公司产品线丰富,竞争力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新产品市场推广或不及预期的风险等,并购整合不及预期风险。

  2024年报与2025一季报业绩点评:主业收入具备韧性,25Q1盈利能力改善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2024年实现营收26.5亿元,同比+11.9%;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22.5%;扣非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2.1%。25Q1营收6.7亿元,同比+7.2%;归母净利0.6亿元,同比-4.2%;扣非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9.9%。

  收入端相较于行业表现具备韧性。24全年,分品类来看,复合调味料/轻烹解决方案/饮品甜点配料收入分别同比+13.2%/+10.4%/+3.0%。分渠道,直销/非直销收入分别同比+12.4%/+6.6%,24年年末经销类客户数量462家,同比23年年末+20.9%。25Q1,分品类来看,复合调味料/轻烹解决方案/饮品甜点配料收入分别同比-1.0%/+12.8%/+34.5%。分渠道来看,直销/非直销收入分别同比+8.0%/+2.7%,25Q1经销类客户数量465家,环比24年年末+0.6%。

  扣非归母净利率25Q1边际改善。24全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率为8.1%,同比-1.2pcts。具体拆分来看,毛利率32.8%,同比-0.3pcts,预计主要系产品结构变化所致。销售费用率14.5%,同比-0.1pcts,预计主要系B端业务占比提升所致;管理费用率2.8%,同比-0.05pcts,保持相对稳定。25Q1,公司扣非归母净利率为8.6%,同比+0.2pcts。具体拆分来看,毛利率32.6%,同比+0.6pcts,预计得益于B端客户结构与产品结构变化。销售费用率14.4%,同比-0.5pcts,预计得益于费用投放精细化;管理费用率2.1%,同比-0.2pcts。

  B端业务具备韧性,C端业务逐步改善。短期看:1)B端业务,公司与头部客户实现紧密合作,具备快速响应市场与开发新品的能力,大客户自身增长+公司份额提升趋势将延续;2)C端业务,随着新品持续导入,叠加公司打法逐渐调整到位,有望延续24H2以来的改善态势。长期看:1)渠道扩张,公司持续渗透大B客户,而小B渠道体系搭建完毕后亦有望贡献收入,此外公司积极与会员商超等合作,有望打开新的增长空间;2)品类扩张,通过入股投资方式与百胜加强合作,一方面产品份额提升,另一方面布局烘焙等新品类。

  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6/3.0/3.5亿元,同比+12.2%/15.9%/15.8%,对应PE为21/18/15X。长期看好B+C端共振驱动业绩持续增长,但短期考虑到竞争格局需进一步观察,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下滑的风险,竞争激烈度超预期的风险,费用投放力度超预期的风险,食品安全风险。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21.05亿元,同比-2.97%;归母净利润3.32亿元,同比+91.27%;扣非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234.34%。2024Q4单季度实现营收29.59亿元,同比-3.45%,环比-12.58%;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3.03亿元,环比下降2.7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2.90亿元,环比下降2.72亿元。2025Q1公司实现营收21.30亿元,同比+3.12%;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123.33%;扣非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增长0.62亿元。考虑行业竞争有所缓和,原材料价格下行,我们上调2025-2026年的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7.9/9.0/10.6亿元(2025-2026前值为7.2/8.4亿元),同比+137.2%/+14.2%/+18.4%;EPS分别为1.49/1.71/2.02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2.0/19.3/16.3倍。考虑到政策支持房地产企稳回升,公司渠道持续优化,C端+小B端稳步增长,大B端地产风险逐步缓释,具有长期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1)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0.58亿元,同比+9.39%;实现归母净利润17.52亿元,同比+26.0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04亿元,同比+8.40%。其中,2024Q4实现营业收入61.09亿元,同环比分别+8.41%/+9.69%;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环比分别-90.59%/-94.8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同环比分别-98.17%/-98.42%。(2)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25Q1实现营业收入56.97亿元,同环比分别+12.92%/-6.75%;实现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环比分别-22.78%/+739.7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0亿元,同环比分别-34.60%/+3678.11%。(3)根据公司发布的利润分配方案,2024年公司派发现金红利合计5.37亿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为30.65%。2025年一季度拟派发现金红利1.02亿元(含税),每股派发现金股利0.07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为30.08%。(4)公司发布《关于开展境外(巴西)投资建设项目及累计对外投资的公告》,拟设立玲珑轮胎(巴西)公司,计划于巴西建设轮胎生产项目。

  半钢胎、全钢胎市场需求呈现分化,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公司利润承压。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和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橡胶轮胎外胎总产量达11.87亿条,同比+9.2%,出口量达6.81亿条,同比+10.5%,产销实现稳健增长。2024年半钢轮胎产量达到近五年峰值,全年产量约6.38亿条,同比+8.04%。全钢胎市场受需求乏力和成本高位的影响,2024年全钢胎累计产量约1.36亿条,同比-2.26%。2024年公司轮胎产量8912.23万条,同比+12.65%,销量8544.71万条,同比+9.57%。受原材料采购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25Q1公司利润端承压,25Q1公司销售毛利率14.92%,同比-8.51pp,销售净利率5.98%,同比-2.76pp。

  积极开拓中高端配套市场,构建全维度配套体系。公司积极开拓配套中高端市场,2024年在中国、德系、欧系、美系、日系等全球重点车系的配套上均有新突破,新增一汽红旗、比亚迪、吉利、赛力斯、上汽大众、美国及墨西哥宝马、通用、日产等品牌车型的配套量产项目,并成为德国大众途观主胎供应商,跻身全球高端配套市场。在非公路领域,公司配套全球最大马力新能源拖拉机临工农机9E系列(ECVT),成为新能源拖拉机领域的首选轮胎品牌。公司不断强化产品性能、提升产品质量,在2024年销量5000以上车型轮胎品牌中的原配车型数量、轮胎销量、轮胎份额均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位于行业前列。

  贸易摩擦仍存,全球化布局加快。我国轮胎行业面临复杂的贸易摩擦形势,为应对贸易壁垒带来的挑战,公司根据国际贸易局势的发展进行全球合理布局并加快推进落地“7+5”全球战略布局和“3+3”非公路轮胎产业布局,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贸易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