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黔东南州工业经济版图上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从智能工厂的高效运转到重点项目的加速推进,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赛道的强势崛起,全州工业企业以“实干+创新”的姿态,交出“多点开花、蓬勃向前”的亮眼答卷,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在工业经济主战场上,龙头企业示范效应凸显。走进台江经济开发区的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区域,充电车间内工人熟练操作,为蓄电池充电、加注九游智能体育科技电解液,工序有条不紊。一块电池需经3个大车间、60多道工序打磨才能出厂。
作为当地最大规上工业企业,其日产14万-14.5万只蓄电池的产能中,近三分之一专供爱玛、雅迪等头部电动车品牌,稳居细分市场核心地位。“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硬核竞争力’。”公司副总经理庞明朵介绍,通过3年研发,企业四连制造技术(连铸连轧连冲连涂)生产线实现突破:板栅合金厚度从16毫米压缩至0.7毫米,电池抗腐蚀性能大幅提升,同等重量产品寿命延长40%以上。降本增效方面,原本250人完成的产量如今仅需23人;单条装备生产线人,智能化改造让生产效率提升近3倍。
在绿色发展赛道上,该企业是“领跑者”。2025年2月,凭借能源管理、碳排放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的系统性优势,天能贵州公司获必维国际检验集团认证,成为贵州首家“零碳工厂”。“通过碳票交易与内部节能降耗,实现生产全流程碳中和。”公司总经理钦晓峰说,上半年企业完成19亿元产值,贡献税收超1亿元;下半年将聚焦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巩固绿色生产优势。
丹寨县金钟经济开发区内,贵州明阳新能源有限公司车间里,7兆瓦级高原山地风电机组正等待出厂。这一“贵州最大单机容量超低风速机组”,单台年上网电量达1400万度,可满足7700户家庭一年用电需求,相当于年节约标煤4564吨、减排二氧化碳12278吨。
作为贵州清洁能源产业九游智能体育科技核心力量,明阳新能源专注于5兆瓦至10兆瓦超大型山地低风速风机制造与装配。2024年8月一期工程投产后,已形成300台(套)年产能;2025年上半年,凭借大功率风机叶片与整机智能化技术突破,产值突破5亿元。“公司通过技术突破提升生产效率。”公司总装厂厂长许奕波表示,下半年将确保新产能全面达产,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拓展西南风电市场,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蓬勃发展离不开项目建设“压舱石”作用。2025年上半年,黔东南州省州县三级“5+3”调度在建项目推进高效:全州纳入调度在建项目656个、总投资1664.59亿元、年度投资计划395.4亿元;其中省级调度在建项目50个(含153个打捆项目)、总投资806.49亿元、年度投资计划240.43亿元。1-6月,全州“5+3”累计完成投资200.0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0.59%、占上半年投资计划的120%;省级调度项目完成投资106.2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4.2%,占上半年投资计划的116.10%。其占全州投资比重从一季度79%升至8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引擎”。
产业大招商也获阶段性成效。上半年,全州新引进项目217个,完成州级半年目标200个的108.5%,合同投资总额331.71亿元;当年备案计划投资额211.95亿元,完成州级半年目标190亿元的111.6%。从产业看,工业项目突出,新引进151个,合同投资额276.19亿元,当年备案计划投资额167.58亿元,占比79.1%。从县市看,凯里市、镇远县、台江县当年备案计划投资额较多;从园区看,15个园区签约引进项目138个,合同投资总额259.71亿元,当年备案计划投资额168.05亿元,完成年度奋斗目标的96%。
万里征程风正劲,奋楫扬帆再出发。下一步,黔东南州将紧扣“5+N”工业产业蓝图,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扎根;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挖掘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具有黔东南特色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为经济腾飞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