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告对风机企业进行历史盈利复盘及业务模式总结分析,我们认为当下风机企业核心矛盾是风机价格,预计2025年行业中标均价上涨5%-10%,叠加主机自身 降本,我们预计在2026年主机毛利率有望迎来明显增长,风机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盈利修复周期;
(2)风机出海是风机企业未来业绩估值提升的重要力量,报告对风机出海现 状及未来进行研究;
(3)报告重点分析了风机行业供需、格局及行业格局历史演变情况,我们发现,从长期维度来看,质量可靠程度、企业风控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 素;
(4)对5家风电主机上市公司进行差异化分析,分析从国内风机业务量利、海外风机业务量利、风场业务体量及成长性、间接反映企业审慎程度及产品质量的质保角度展开。
从主机企业业务类型来看,目前大部分主机企业业务构成主要包括风机业务和风场业务,风机业务受2020年抢装潮后需求下行、竞争加剧影响,主机价格持续下滑,多家主机企业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大部分主机企业主机业务出现亏损,主要依靠风场业务支撑盈利;2024年大部分主机公司盈利有所修复。
• 风机行业的未来比较具备一致性的变化在于:(1)价格稳定&成本下降,毛利率修复;(2)招投标规则优化,企业接单更看重质量,价格超预期提升,带来盈利增长;(3)高盈利出海订单增长带来的业绩增量。
风机环节扩产周期短、资金需求小,行业产能在2020年抢装期后处于过剩状态,风机价格近年来降幅较大。
陆风价格复盘:2022年陆上风机均价2075元/kW(不含塔筒);2023年,国内陆风风机中标均价为1837元/KW,相比2022年均价下降11%,降幅相较2021、2022年每年下降25%有所收窄,但主机厂仍面临盈利压力,多数主机企业陆风毛利率已经降至个位数。2024年风机平均中标价约1500元/kW(不含塔筒),价格降幅约10%。
海风价格复盘: 2022年海风风机均价3395元/KW(不含塔筒);2023年,国内海风风机中标均价约2991元/KW,同比下降12%,中车、运达、三一纷纷入局海上风电,预计后续海风风机竞争加剧,2024年中标价约2500-3000元/KW(不含塔筒) ,价格小幅下降。
比较积极的变化是,2024年11月份以来,风机价格开始有所上涨,从2025年1-5月风机中标均价来看,陆风风机中标均价超1600元/KW左右(不含塔筒),相比2024年均价1500元/KW涨幅约10%,风机价格上涨原因包括:(1)部分企业不参与亏损单;(2)质量事故导致业主修改招投标规则、更加重视质量。
主机行业单纯从供需角度来看,仍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但企业端自律、业主端优化招标规则可能成为新的价格决定因素。风电主机板块是为数不多供给侧、需求侧均有积极显著变化的板块,具体体现在:
• (1) 风机供给侧:2021年以来风机价格战持续但行业格局并无明显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风机企业(金风、明阳、三一、运达等)均可以依靠风场业务实现整体盈利,行业在激烈价格战下并未出清,各家企业逐渐意识到继续打价格战没有意义。2024年10月12家主机企业签署自律公约,要求企业报价不低于自身成本价。行业协会和第三方独立专家成立纪律委员会监督自律公约执行。
• (2) 业主端:修改评标标准,近年来风机质量事故频发,业主更加关注风机品质,投标规则优化2021年大型风机质量事故数量近100起,相比20年接近翻倍增长,2022、2023年大型事故数量在100起以上,2024年达到215起,推动业主优化招投标规则,推动行业良性竞争。国家电投集团在2024年四季度招标采购中,对评标基准价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不再以最低价为评标基准价(满分价),而是以有效投标人评标价格的算术平均数再下浮5%作为评标基准价,降低价格分占比,其他运营商也陆续推进招投标规则优化修改。
风电项目开发和建设期间的资本投入主要包括:设备购置费用:风电机组、塔筒及其他设备的采购费用;建筑工程费用:包括土建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安装工程费用:风电机组的安装和调试费用;前期开发与土地征用费用:项目立项、土地租赁及相关审批费用;项目建设期利息:在项目建设期间产生的融资成本。
单位投资成本:目前我国陆风平均单位投资成本约40亿元/GW(4元/W),海风单位投资成本约110亿元/GW(11元/W);平价进度:目前我国陆风、海风实现全面平价(平均燃煤标杆电价上网基本可满足6%及以上全投资收益率要求)。
风机构成风电系统主要成本:陆上风电系统中,风电机组占成本比重近40%;海上风电系统中风电机组占比约30%。
假设2025年、2030年,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分别为20%、25%,其中2025、2030年风光发电总量中风电占比为40%;据测算,2026-2030年,全球风电年均新增装机量约26 0GW,据此我们对未来风电装机进行预测。据测算,2025-2030年全球风电装机CAGR为12%,其中国内陆风、国内海风CAGR分别为6.4%、22%;海外陆风、海外海风CAGR分别为15%、32%。
市场空间方面,预计2025-2030年全球风机行业市场空间从3345亿提升至接近6000亿,复合增速约为12%,考虑到中国风机企业出海渗透率提升,预计2025-2030年国内风机行业复合增速14%。
三、风机行业供需、格局及历史演变:质量可靠程度、风控能力、市场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从风机参与者性质来看,民企3家,央国企8家,金风无实控人;2024年中标情况来看,前5家主机厂份额合计72%,分别为金风科技15%、运达股份15%、远景能源15%、明阳智能15%、三一重能12%,前5家企业中仅运达为央国企;8家央国企份额合计43%。
目前我国风力发电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现象较为明显,2024年底全国风电发电机产能已超过200GW,2024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近80GW。
右图为2023年底各家整机厂商风电落厂情况,可以看到头部风电企业产能遍布全国各地,且各家主机厂也基本都有新产能处于待建设或在建设状态。
通过建设风机产能获取风场的模式还将持续,预计即使行业产能已经过剩,未来风机产能也还将不断提升。
行业格局: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为陆风龙头企业,其中,三一重能凭借优秀的成本控制带来的价格优势,市场份额提升显著,中标量方面,三一占比由2022年的6.50%提升至2024年的11%;海风由于对技术及过往业绩要求更高,集中度高于陆风,电气风电、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东方电气处于领先地位。
未来格局判断:虽然风机价格持续下行致使部分风电企业风机业务亏损,但风机行业出清仍然困难,原因:
(1)风场业务为企业盈利提供支撑,企业依靠“当地建厂(贡献税收、GDP、解决就业)-获取风场资源-建设风场-转让风场获取收益”的模式,获取除风机业务以外的可观收益,转让单位净利约0.5-2元/W不等;(2)国企份额较大,占据行业半壁江山,且风机业务并不作为多数国企主业。
风机行业格局演变历史:长期来看质量可靠程度、风控能力、市场竞争力是核心要素
近15年市场份额提升明显的主机企业包括三一重能、运达股份、远景能源,份额从提升原因来看:三一重能主要受益抢装潮订单外溢,建立了较好的品牌影响力和口碑,此外在价格方面具备优势。
近15年市场份额提升明显的主机企业包括华锐风电、联合动力、兴蓝风电(前哈电风能),从份额下降原因来看:华锐风电主要受到质量问题,财务造假,激进盲目扩张影响;兴蓝风电主要受质量问九游体育科技题影响;联合动力份额下降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市场竞争力。
从长期来看,决定风机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我们认为在于产品质量的可靠程度、风控能力、市场竞争力;只有产品质量长期可靠、风险控制到位、且具备产品品质竞争力的公司,才能长期保持在行业前列。
主机企业未来业绩弹性主要来自:(1)价格稳定&成本下降,毛利率修复;(2)招投标规则优化,企业接单更看重质量,价格超预期提升,带来盈利增长;(3)高盈利出海订单增长带来的业绩增量。
短期来看,主机行业主要矛盾在于:(1)国内主机价格提升、毛利率修复;(2)出海订单、盈利增长情况;长期来看:主机企业品质可靠度是保证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预计2025年行业中标均价上涨5%-10%,叠加主机自身降本,我们预计在2026年主机毛利率有望迎来明显增长,风机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盈利修复周期,向上周期开启。重点推荐主机方向,建议关注: 金风科技、运达股份、三一重能、明阳智能。
《电气设备-风电主机行业深度报告:拐点明确,风机板块向上周期开启-中信建投[朱玥,陈思同]-20250616【51页】》